框架结构对我们而言,是最简单的结构形式,甚至都谈不上过多的设计技巧,但如果设计师不够专业,仍然会错误百出,甚至危及生命安全,泉州欣佳酒店的倒塌,就印证了这一点。
从近些年我们(上海泰大/上海都市)经历的设计咨询、优化案例来看,不专业的设计师并不少见。这不仅造成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,而且投资并没有不安全而节省,反而是不该大的地方大,造成了投资浪费。
以下是网上曝光的泉州倒塌酒店的一些施工过程图和图纸。
仅通过以上零碎的照片及图纸,作为专业工程师在10分钟内就可以做出判断,原设计存在大量问题,列举如下:
- 立柱面外长细比超限
通过图片可以看出,该框架为有侧移框架,且层高有6m左右(图纸反映柱距为8m,通过照片上的比例推算,层高至少6m)。计算长度系根据照片中梁高进行了估算,约2.23,面外计算长度6000x2.23=13380mm。钢柱HN496x199,弱轴回转半径43mm在无其他面外约束的情况下,长细比13380/43=381,不但远远超出规范中四级框架120的限值,而且作为这样的长细比,其稳定承载力远小于抗压承载力,发生事故只是早晚的事。
- 侧向刚度不足。
因为X向钢梁间距较小,所以较小的截面即可满足承载力要求,但是不专业的设计师不懂得整体刚度的问题。经推断,原设计可能是按单榀框架设计的。根据楼面恒、活手算的次梁截面。所以完全没有意识到侧向刚度的问题。但凡有整体刚度的概念,或者是经过三维建模分析,都不可能导致这么严重的问题。
- 翼缘转折处没有设置加劲肋
框架梁变截面的下翼缘,转折处未设置加劲肋。此问题会导下翼缘的压力传递不直接。国内大量的实际案例存在此问题,并不乏国家大型工程。
- 梁柱连接不足
从角部钢柱可以看出,H型钢钢柱与X向框架梁节点位置未设置加劲肋。转动刚度大打折扣。进一步削弱了框架的整体侧向刚度。且Y向梁柱节点采用端板螺栓连接,螺栓全部布置在腹板内,节点刚度远远不够。
- 未设置隅撑
梁柱节点位置,钢梁受压下翼缘应根据需要设置侧向支撑。也可设置与上翼缘连接的竖向加劲肋,对内装的影响较小。新钢规6.2.7中已经给出了相关的计算方法。
- 摇摆柱
首层疑似使用了摇摆柱。摇摆柱上下均为铰接,为轴压构件,因此截面小、连接构造简单、造价低。但是由于摇摆柱本身没有抗侧能力。其承受的荷载倾覆作用必然需要支持它的框架来抵抗,因此设计时应对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进行放大,以正确考量框架的抗侧能力。如果在设计中有所疏忽,未对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进行放大,将留下安全隐患。
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以及隐患的情况下,居然可以顺利通过审图并加工建造完成。从设计院最底层的设计人员,到校对,审核;从图审部门,到质量监督部门;从加工企业到安装公司。这么多流程,这么多“专业”人员,竟然没有在任何一个环节提出质疑?这到底是把控的疏忽?还是技术的落后?或许真的是技术的落后吧。如果没有钢结构设计经验,切不可硬上。建议聘请专业咨询团队保驾护航。专业人士10分钟足以看出问题,也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把控质量,保护自己,更是保护他人。иr��>